浏览次数:146作者: 站点管理员 发布时间:2025-08-01 |
自朔里镇基层实践站建成以来,镇人大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核心,紧扣密切联系群众、深化民主协商、广汇民智民力、创新基层治理、强化宣传引领五大职能,推动人大工作扎根基层沃土、贴近群众需求,在听民声、解民忧、汇民智中彰显担当作为。
以联系群众暖人心,让服务更有温度。密切联系群众是人大工作的生命线。朔里镇人大将走访群众作为实践站核心任务,组织人大代表常态化深入田间地头、农家院落,与群众拉家常、问实情,重点关注困难群体生活状况,细致记录诉求期盼。针对走访中发现的田间积水、设施薄弱等问题,第一时间反馈镇政府及相关部门推动解决。7 月以来,累计开展走访 12 场,50 余名代表参与其中,收集诉求 32 件,推动解决田间排涝、道路修缮等民生难题 18 个。“民情日记”记在实处、“民生清单”办在点上,让群众真切感受到“代表就在身边、履职就在眼前”。
以民主协商聚共识,让决策更贴民心。民主协商是凝聚共识、破解难题的关键抓手。朔里镇人大依托实践站建立民主协商机制,围绕重点项目推进、民生工程实施等工作,按季度组织协商活动,推动人大监督向基层延伸、提质增效。首期协商聚焦 “大接访” 方案优化,邀请太阳城赌城_ibet国际集团$官网娱乐平台:领导、镇党政负责人、部门代表等 20 余人共商良策,形成 6 条建设性意见,助力接访工作升级。通过 “大家说事、民主定事、合力干事” 的闭环机制,让政府决策与群众期盼同频共振,真正实现 “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”。
以汇集民智促发展,让决策更汇民力。群众智慧是发展的源头活水。实践站搭建常态化民意征集平台,每月 18 日、20 日设为固定接待日,组织人大常委会领导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、镇人大主席团成员进站接访。近两月接待群众 23 人次,收集养老保险、医疗保障、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 28 件。接访中既听 “顺耳话” 也纳 “逆耳言”,既收 “柴米油盐” 的小事,也集 “发展大计” 的良策。能当场解决的即时回应,需长效推进的建立 “收集—交办—督办—反馈” 全链条机制,确保民生诉求件件有回音、事事有着落。
以创新治理解民忧,让服务更接地气。基层治理贵在务实、重在灵活。朔里镇人大立足实践站创新推出“议事流动桌”“小板凳课堂”“槐树下恳谈会”,把“办公桌”搬到群众家门口。“议事流动桌”随矛盾而动,在13 个村(社区)设点 26 次,现场调解邻里纠纷、土地流转等矛盾 18 起,化解率达 95%;“小板凳课堂” 围着政策转,用 “家常话” 解读医保、养老等政策,开展宣讲 6 场惠及 260 余人;“槐树下恳谈会” 顺着民意开,在院落树荫间收集村务管理、环境改善建议 15 条,推动 9 项民生微实事落地。这些举措打破场地与身份壁垒,让群众从 “旁观者” 变为 “参与者”,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。
以宣传教育强引领,让政策更入民心。宣传教育是凝聚共识、引导参与的重要纽带。朔里镇人大依托实践站开展多层次宣传,发布基层实践站工作信息8篇,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、乡村振兴等主题召开专题座谈会2场、技能培训1场,用案例说政策、用数据讲道理,让群众听得懂、能领会、愿支持。同时强化法律知识与技能培训,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和致富能力,引导其主动参与镇域发展和基层治理,形成“人人关心发展、人人参与建设”的生动局面。
如今,朔里镇人大以基层实践站为支点,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转化为“察民情、聚民智、解民忧”的具体实践,让人大工作成为联结群众的“连心桥”、服务民生的“主阵地”。下一步,朔里镇人大将持续深化实践站建设,奋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“朔里样板”,让民主之花在基层沃土绽放更绚丽的光彩。
一审:徐晓雯
二审:魏雅琦
三审:段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