浏览次数:344作者: 站点管理员 发布时间:2025-04-08 |
暖阳融融,踏入朔里镇,崭新的柏油马路穿梭于村落之间,文化广场上老幼欢笑,稻米加工厂里机器轰隆隆运作不停……这些蓬勃景象,是朔里镇各级人大代表担当作为、推动发展的生动见证。近年来,朔里镇人大充分发挥代表桥梁纽带作用,锚定民生热点,深挖产业潜力,为小镇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活力。
脚步践初心,履职惠民生
“路面坑洼不平,出行颠簸还存在安全隐患……”在朔里镇人大代表活动室,厚厚的社情民意记录本里,记录着群众反映的各类难题。为全方位了解社情民意,镇人大常态化实施 “六进” 工作模式:进农户、进企业、进校园、进田间等,促使代表深入基层,倾听民声、化解民困。
“以前这条路坑洼泥泞,骑车都得小心翼翼,现在修成了平坦的柏油路,开车都稳当多了!”家住刘楼村的张大哥指着新修好的道路满脸笑意。这一转变,得益于镇人大代表对道路问题的持续跟进与积极推动。
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出行难题,代表们开展专项调研。他们多方收集群众意见,实地勘察道路状况,多次与镇建设办沟通磋商。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,多条破损道路得到翻新,新建的柏油路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,也为农产品运输打开了 “绿色通道”。
双线共发力,服务暖人心
为进一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,朔里镇人大创新构建民情收集网络,在代表小组活动室门口张贴社情民意收集“二维码”,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,广泛收集群众诉求。在第一代表小组活动室,朔南社区刘大爷正向代表反映社区健身器材匮乏的问题:“咱们社区平时健身器材较少,大伙闲下来都没啥乐子,人一老,就想锻炼锻炼身体,舒展舒展腿脚。” 代表们认真聆听,当场承诺尽快解决。
“现在反映问题太方便了,线上留言,代表很快就会回应,很多问题都能得到及时解决。”村民赵大姐对如今的沟通机制赞不绝口。今年以来,借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代表们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28余件,10件建议处于稳步办理进程中,推动解决文化设施建设、巷道硬化、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。
产业谋突破,振兴增活力
“朔南社区、朔北社区、段庄村均流转土地大面积种植水稻,地缘相近、产业趋同,但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单一、规模化效益不明显,咱们为何不联村抱团、整合资源、优势互补呢。”区人大代表、段庄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丁杰建议道。
代表们的建议引起镇人大主席团的高度重视,积极反馈给镇党委,经过严谨细致的谋划、部署,多方努力下成立安徽省朔湖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,引入机器设备对稻米进行深加工,通过延长产业链,村集体经济年增收90万元,乡村振兴发展马力持续增强。
“家人们,这里是‘青耘中国杜集甄选’的活动现场!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我们朔湖春?粳香米。”“欢迎家人们点击链接线上购买。”直播间里,区代表丁杰正向粉丝们详细介绍农产品的特点、优势,吸引了众多粉丝纷纷点赞、下单。线上线下共同销售,在代表们的努力下,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,朔里镇产业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舞台。
实干显担当,奋进新征程
“身为人大代表,我们始终锚定‘人民选我当代表,我当代表为人民’的初心,群众的认可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。”朔里镇人大主席李开华说道。
从改善一条道路的通行条件,到推动一个产业的蓬勃发展;从倾听群众的心声诉求,到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发展合力……朔里镇人大代表的履职脚步深深烙印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,桩桩件件都凝聚着不谢努力与为民情怀。
下一步,朔里镇人大将紧扣小镇发展目标,在增进民生福祉、推动产业升级、优化基层治理等方面持续用力,扛起代表担当,以更加坚定的信念、更加有力的举措、在为民服务的新征程上,书写人大代表的精彩答卷。
编辑:徐晓雯
校对:魏雅琦
审核:段飞